中国新闻网江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婺源:盘好村庄“家底” 铺好致富“路径”

  “开展人口普查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利国利民,工作再辛苦也值得。”日前,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审批名单中,江西婺源榜上有名。作为一名基层普查员,婺源县许村镇汾水村党支部副书记吕福军在“七人普”中创新“户普”“微普”“电普”等工作法,严格抓好普查流程和数据质量控制,不惜踏破脚皮、磨破嘴皮,避免普查失误,全面提前完成工作任务,获得社会好评。面对人们的点赞,他说:“除了当好‘普查员’,还要争当发展‘领头雁’。”


  汾水村是一个千年古村,位于婺源景白线公路旁,距县城约30公里。整个村落宁静秀丽,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流之上石桥连接两岸,岸边民居林立,粉墙黛瓦,青山绿水,一幅绝佳的“小桥流水人家”画卷,令人流连忘返。作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吕福军不仅普查好村庄人口,还摸排好旅游资源,通过“叫卖”旅游,吸引人们前来寻幽访古、观光休闲,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享受更多的“普查红利”。

  “《孤军疑云》《乡村女教师》《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影视剧曾在这里取景拍摄。”吕福军介绍说,“汾水村靠近鸳鸯湖景区,游客欣赏了湖光山色后,可以顺道来此品味古村乡愁”。近年来,为了将汾水村打造成“零门票”景观村,吕福军与村干部一道,悉心“普查”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既挖掘“和美汾水”文化内涵,又拆除废弃房、临时搭建棚和有碍观瞻物,开展河道清理、房屋徽改等系列工作,让村庄既有气质又有颜值,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带动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在吕福军的倡导下,村民们将土蜂蜜、葛根粉、竹筒酒等特色资源打造成为旅游商品,受到游客欢迎。

  为了展示“汾水风采”,汾水村还建设了文化礼堂,成为“村史馆”和“充电站”,提升百姓精神文明。并以景区标准进行精心打造,如在村内利用废弃陶罐及农用器皿载种多种花卉,利用当地竹木资源在游步道旁编织特色竹篱笆,根据“和美汾水”文化内涵设置旅游景观路牌标牌20多块等,让村庄成了摄影、影视艺术基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进入村委会工作12年来,吕福军充分发扬“普查”精神,一丝不苟盘好村庄“家底”,为村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参考。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除了发展乡村旅游,带活“一个村”;他还种好“一棵稻”,带富“一方人”。汾水村原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为了破解脱贫难题,吕福军通过招商引资,让客商承包有机稻田30余亩,优先吸纳16户贫困户参与水稻种植。“有机水稻收益的40%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0%归村集体,30%归承包方。”吕福军介绍说:“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最低收益300元,今后每年还按5%的比例递增,当年收益当年分红,旱涝保收。”在他的带领下,汾水村参与有机水稻种植的贫困户从2019年的16户增至了2020年的35户,实现了全村贫困户都有了致富门路,于2020年年底全部脱贫摘帽。当下,吕福军带领百姓发展壮大汾水村有机茶叶合作社,以“一杯茶”为媒介,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预计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吕福军当好“普查员”,盘好村庄“家底”;当好“领头雁”,铺好致富“路径”,既保护了村庄历史文化和绿水青山,也厘清了发展规划、勾勒了发展蓝图,打造了村庄“聚宝盆”,进一步拓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好评。他用辛勤汗水换来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展示了新时代一名基层普查员的好风采,树立了一名基层合格党员的好榜样。(吕富来)

责任编辑:姜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