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新社记者看江西

探访江西遂川“千年鸟道”:“生态接力”助候鸟安全迁徙

  中新网江西遂川9月24日电 题:探访江西“千年鸟道”:“生态接力”助候鸟安全迁徙

  中新网记者 李韵涵

  “这只白鹭已经越过了罗霄山脉,一路飞跃南岭,经过海南,现在已经到达了越南境内。”在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肖卫前的手机上,正展示着一只白鹭的迁徙之旅。

9月22日,营盘圩环志站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显示着候鸟迁徙路线。李韵涵 摄
9月22日,营盘圩环志站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显示着候鸟迁徙路线。李韵涵 摄

  地处罗霄山脉深处的江西遂川“千年鸟道”位于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也是中国中部候鸟迁徙通道的关键区域。每年秋分前后,在三座高山之间的鸟道内会出现一股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强劲气流,集结的候鸟休憩后能借着气流飞越隘口,踏上南迁之旅。

  秋分时节刚过,随着气温降低以及气流出现,遂川“千年鸟道”也迎来了“空中来客”,中新网记者前往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数十万只南迁候鸟的迁徙密码。

  “我们在万鸟岭上依山势布置了数张大网,并在网前布置了射灯,在强光的引诱下会撞在网上,我们便能暂时将候鸟留住进行环志。”肖卫前告诉记者,科研捕鸟只能在夜间进行,捕获的候鸟将会在第二天环志后放飞山林。

  记者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夜登万鸟岭,只见在强光的照映下成群结队的候鸟在重峦叠嶂间徘徊,一声声鸟啼在高山间回荡,一时间鸟声盈耳,放眼望去团团簇簇、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则会将撞在网上的候鸟轻轻取下装入透气布袋中,一晚上的时间可捕获上百只候鸟。

9月22日,在营盘圩环志站内,十数名科研人员身穿“白大褂”工作服有序分工给候鸟进行环志。李韵涵 摄
  9月22日,在营盘圩环志站内,十数名科研人员身穿“白大褂”工作服有序分工给候鸟进行环志。李韵涵 摄

  鸟类环志是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随着候鸟迁徙季的到来,在2002年成立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营盘圩环志站内也迎来了一年一度最繁忙的季节。

  “环志就是将国际通用的金属环佩戴在鸟类的腿部,登记该鸟类的基本信息后将其放飞,通过再次捕获或者野外观察,可以获取它们的迁徙路线等信息。”正在对鸟类进行环志的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高级工程师朱高栋告诉记者,环志工作可以有效研究候鸟的迁徙规律、种群变化趋势以及栖息地等信息,通过采样检测,还能对鸟类疫病进行主动预警。

  记者在营盘圩环志站内看见,十数名科研人员身穿“白大褂”工作服有序分工,有的对捕获的候鸟进行喙长、全长、翅长、重量等信息的测量并拍照做好记录,还有的对候鸟唾液及粪便采样以便后续进行疫源疫病监测。

  “我们给这只白鹭佩戴了一个背负式跟踪器,重约6.5g,跟踪器的重量不能超过候鸟体重的3%,一些体型较大的候鸟可以佩戴此类追踪器,便能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候鸟的信息。”朱高栋表示,保护区内今年新采用了卫星跟踪器,对候鸟迁徙路线的研究将更为高效。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手机上看到,每只佩戴了跟踪器的候鸟都有专门的编号,候鸟飞行的点位会以路线图的形式在地图上呈现,一条条候鸟迁徙之路便清晰地在手机上呈现。

  数据统计,自营盘圩环志站开展环志工作以来,已累计环志200余种、3.8万余只鸟类,鸟类种数约占中国鸟类种数的1/7,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

9月22日,环志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候鸟放归山林。李韵涵 摄
9月22日,环志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候鸟放归山林。李韵涵 摄

  环志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便会将候鸟放归山林。迁徙之路道阻且长,但在“生态接力”的帮助下,伴随着山脉的指引,一只只候鸟在“千年鸟道”振翅南飞,在群山间演绎着迁徙画卷。(完)

责任编辑:刘思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