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要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修水县创新推行“板凳会”群事群议机制,由各级党组织牵头,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板凳会”,引导党员干部走进农村屋场、院落和城市广场、企业实地调研,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交流互动、破解难题。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召开各类“板凳会”4900余场,参与群众人数达17万余人次,办好了各类民生实事3700余项。


  “板凳会”密切了干群关系,有利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广泛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然而,迈进群众的“家门”容易,走进群众的“心门”不易。一些党员干部把调查研究当作“表面任务”,采取“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调研方式,更有甚者打着基层减负的幌子搞“书面调研”,连群众的面都不见,这些做法不仅听不到真话、难以发现问题本质,还会引发群众反感,催生令人啼笑皆非的政策,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败坏党员干部的形象。为切实解决调查研究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修水县以“板凳会”的形式将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贯穿起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村头院落、田间地头,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态度,让群众放下了心理包袱,敞开心扉讲真话、讲实话、讲“掏心窝子”的话。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消除疑虑误解、增强情感联结,进一步密切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由此可见,在调查研究中通过“板凳会”这种形式,让党员干部站在群众的立场、群众的角度,用群众听得懂、能理解、可接受的方式和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是贴近群众“心门”获取心声的一种有效方法,以这样的方式得到的情况更真实,获取的信息更准确更可靠,必然能够为科学决策、有效决策提供坚强支撑。


  “板凳会”搭建了互动平台,有利于汇集民智、凝聚民力。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对调查的深化,调查很重要,研究更关键,不开展调查就没有“源头活水”,但光调查不研究必然徒劳无功,只有将调查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闭环。修水县探索推行的“板凳会”机制,不仅给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放下身段虚心向群众学习取经的机会,也为群众搭建了一个能够集中反映各类问题的平台。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负责人定期到村组、社区参加各种主题“板凳会”,不设预案、不拟脚本,以人民为师,在现场与群众一道针对提出来的问题,抽丝剥茧、解剖麻雀。对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当即协调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对情况复杂、需要时间来化解的问题,一个一个分析原因和难点堵点,明确责任单位、解决措施和时间节点,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这种让群众当“主角”做法,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纷纷主动献计献策。“板凳会”实践表明,调查研究不仅要倾听群众的心声,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还要善于汲取、运用群众的智慧,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良方”,从而“对症下药”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解决好。

  “板凳会”破解了急难愁盼,有利于惠泽民生、赢得民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调查研究的成效如何,问题有没有真正解决,群众感受最深切、评价最客观。在调查研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不是简单地坐一坐、随便聊一聊,而是要真真切切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好问题。近年来,修水县持续深化“三联三共”党建赋能行动,结合开展“‘三联三共’强基础、转作风、办实事”活动和“‘三联三共’抓落实、提效能、促发展”活动等契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进乡村、进社区参与“板凳会”,在发现和剖析问题的同时,注重做好解决问题和跟踪督办“后半篇文章”。在两年多时间里,全县先后通过小小“板凳会”有效破解了涉及乡村振兴、殡葬改革、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乡村治理等众多领域,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群众反映突出的一批大难题,2022年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以及政法“双提升”排位实现大幅提升。由此说明,调查研究的成果和质量好不好,群众会用自己心里的那杆秤来衡量,而“板凳会”就是秤砣、砝码,为群众办的实事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越重,就越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真心支持。

  总之,“板凳会”群事群议机制是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是经过实践检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好机制、好方法。修水县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坚持用好用活“板凳会”这一机制,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奋力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中共修水县委书记 郑庆华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